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局、委)、发展改革委,长江航务管理局:
现将《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年10月18日
(此件有删减)
抄送: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海事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
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干线港口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依托,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优化长江干线港口功能布局,强化港口岸线保护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深化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长江干线港口功能布局,有效保护和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着力推动港口集约化发展、绿色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为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效运行,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强化支撑。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科学把握长江航运及港口发展规律,系统谋划长江干线港口发展及岸线保护利用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港口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统筹谋划、优化布局。立足提升长江干线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服务能效,统筹上下游,协调左右岸,衔接江河海,优化全线港口层次和功能布局,着力推动形成以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三大港口群为引领的长江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港口客货运输系统布局。
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强化有效保护和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依据饮用水源、生态环境等保护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港口全生命周期,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合理避让重要生态敏感区,共建水陆港城新生态。
开放融合、协同发展。提升主要港口和重点港区的功能作用,加强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强化与国土空间利用、城镇体系建设、沿江经济发展等协同联动,营造统一开放有序、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港口发展环境,服务国家开发开放新格局。
创新驱动、安全智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科技新装备深度赋能,提升港口智慧化发展水平。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港口服务国家重点物资运输的保障能力,坚持港口本质安全,加强安全监管,打造长江平安港口。
(三)发展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链接的战略支点、黄金水道上的绿色基地、引领创新发展的智慧枢纽,实现长江干线港口与水域、陆域、生态自然的和谐共生。
——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区域港口群协同联动发展,形成枢纽作用突出、资源配置力强、发展协同融合的长江干线港口格局。完善长江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商品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等主要客货类港口运输系统。
——岸线利用更加高效。建立健全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强化对重点港区和重点岸段港口岸线的规划保护。
——转型发展更加显著。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港口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达标排放,清洁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应用率显著提高,港口生产单位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港口多式联运水平显著提高。
——支撑保障更加稳固。港口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和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粮食、能源、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更加可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沿江物流链产业链供应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二、完善港口功能布局
(一)优化港口布局。
布局形成以枢纽港口为龙头,主要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优化完善港口布局,强化枢纽港口、主要港口的战略支点功能,推进沿江港口协同发展。
强化枢纽港口能级。加强现代航运要素集聚,充分发挥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的战略支点作用,强化枢纽港口支撑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全程物流组织能力,构建对外开放和政策创新高地。
完善主要港口功能。坚持有序有度发展,推进整合优化提升,充分挖掘港口存量设施能力,优化增量设施供给,加强集约化、规模化公用港区建设,提高码头专业化水平。推进主要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及物流站场的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强化主要港口及重点港区的集疏运通道规划建设,做好与城市交通的协调,提升主要港口服务效率与品质。
统筹发展其他港口。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其他港口发展,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强化港口资源整合和提质升级,着力提升港口设施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打造区域港口群。
着力构建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三大区域港口群,充分发挥枢纽港口、主要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适度超前配置港口基础设施能力,高水平整合利用区域港口资源,注重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推进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港口群的组合优势和整体竞争力。其中,长三角沿江港口群主要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港口群主要服务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长江上游港口群主要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三)提升港口运输系统效能。
加快提升沿江港口运输系统效能,强化港口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长江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商品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等主要客货类港口运输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推动减程提质、降本增效、节能减碳,打造横贯东西、纵联南北、通达全球的长江航运新格局。
集装箱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陆海统筹、东西双向开放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
铁矿石形成一程大型船舶外海接卸和减载进江、二程海船和江海直达船进江、三程驳船中转至长江中上游沿线地区的运输格局。
煤炭形成下游以海进江为主,中游以海进江和铁水联运并重的煤炭运输格局。
商品汽车滚装强化区域性集散和配送功能。
旅游客运构建体现长江风貌、弘扬长江文化的高品质旅游客运系统,优化提升城市休闲旅游航线,赋予水上交通更佳体验感,以水上旅游网络串联沿岸人文与自然景观。
三、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保护、高效利用,优化调整存量,合理确定增量,着力提升单位岸线货物通过能力,引领沿江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港口岸线利用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一)调整港口岸线存量。
摸清岸线存量家底,坚持资源整合提质,做好存量规划管控。坚决巩固非法码头和岸线清理整治成果,结合生态环保、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重点推动老旧码头设施整合集并和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专用码头提供公共服务。通过深水深用、改造挖潜,着力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合理避让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城市发展功能区,调整或退出部分港口岸线功能。
(二)做优港口岸线增量。
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做优港口岸线增量,优先保障主要港口、规模化公用港区、铁水联运港区和LNG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网络 110报警服务|不良节目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首都互联网协会
免责声明 中国交通运输管理网 电子邮箱:925936878@QQ.com
Copyright©2013-203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