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中 国 交 通 运 输 管 理 网
  • 交通运输部部署开展全国内河水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刘伟在部安委会全体会议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高质量开展汛期暑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 刘伟主持召开2025年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推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 刘伟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做实做细封关运作交通运输准备工作 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 宁波舟山港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突破50条

   时政要闻

登高壮观天地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嘉松 | 发布时间 :2024-02-18 | 3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抓住关键,化危为机。这一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表现抢眼,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迸发强大活力。

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新华社发(韩启扬 摄)

开拓发展新空间,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畅通中国经济大循环——

“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来义乌!”9月20日上午,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调研,同商户、小企业主亲切交流。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绍兴”“内蒙古”“约旦”……

“我来自尼泊尔。”一位客商走上前来,用中文介绍自己。

“欢迎你,来采购什么商品?”总书记问。

“想到的都买得到,想不到的也买得到!”听到他的回答,大家都笑了。

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总书记希望商贸城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印度的客商拉贾(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2023年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空间,来自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结合释放的巨大潜能。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总书记高度重视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聚焦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开药方、解难题。

新空间,来自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释放的广阔纵深。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5周年之际,提出新的要求。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区域发展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既有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工作部署,也有着眼新发展、拓展新空间的长远考量。

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观众观看智能机器狗。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激活发展新动力,用好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南下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

回京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着重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走稳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门。

这一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有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3年12月29日拍摄的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一年,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在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2023年,面对并不比疫情三年少的压力挑战,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经济预计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

担负新的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北京中轴线,“文化之脊”历久弥新。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建筑独具匠心,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其上。

2023年6月2日,在这里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古通今、指引未来——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扬帆起航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定文化坐标、高擎精神旗帜。

纵览人类历史,一个文明根本的转型,是文化的转型;一个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审视中华文明,从中华文明的赓续弘扬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得出深刻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山西运城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浙东运河文化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深入的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

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首次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神州大地处处勃发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以文铸魂,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北京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番话犹在耳畔:“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

在对中华文明作出五个突出特性“精准画像”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基因”,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

以文赋能,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7月6日上午,正在江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游客乘船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玩(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展板上,一幅刻制于南宋年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如今的姑苏古城,依然与《平江图》里的整体布局基本一致,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绘就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画卷。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提出一个课题:“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通知公告

   教育培训

【编辑: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