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其他港口。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其他港口发展,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强化港口资源整合和提质升级,着力提升港口设施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打造区域港口群。
着力构建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三大区域港口群,充分发挥枢纽港口、主要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适度超前配置港口基础设施能力,高水平整合利用区域港口资源,注重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推进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港口群的组合优势和整体竞争力。其中,长三角沿江港口群主要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港口群主要服务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长江上游港口群主要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三)提升港口运输系统效能。
加快提升沿江港口运输系统效能,强化港口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长江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商品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等主要客货类港口运输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推动减程提质、降本增效、节能减碳,打造横贯东西、纵联南北、通达全球的长江航运新格局。
集装箱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陆海统筹、东西双向开放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
铁矿石形成一程大型船舶外海接卸和减载进江、二程海船和江海直达船进江、三程驳船中转至长江中上游沿线地区的运输格局。
煤炭形成下游以海进江为主,中游以海进江和铁水联运并重的煤炭运输格局。
商品汽车滚装强化区域性集散和配送功能。
旅游客运构建体现长江风貌、弘扬长江文化的高品质旅游客运系统,优化提升城市休闲旅游航线,赋予水上交通更佳体验感,以水上旅游网络串联沿岸人文与自然景观。
三、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保护、高效利用,优化调整存量,合理确定增量,着力提升单位岸线货物通过能力,引领沿江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港口岸线利用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一)调整港口岸线存量。
摸清岸线存量家底,坚持资源整合提质,做好存量规划管控。坚决巩固非法码头和岸线清理整治成果,结合生态环保、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重点推动老旧码头设施整合集并和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专用码头提供公共服务。通过深水深用、改造挖潜,着力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合理避让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城市发展功能区,调整或退出部分港口岸线功能。
(二)做优港口岸线增量。
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做优港口岸线增量,优先保障主要港口、规模化公用港区、铁水联运港区和LNG加注站、洗舱站、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等安全绿色港口建设的岸线需求。从严审批工矿企业自备码头岸线和危险化学品码头岸线。鼓励老旧码头腾退和复绿岸线,严格新建项目港口岸线使用审查,严禁未批先建、占大建小。
(三)提升港口岸线利用效率。
支持鼓励老旧码头、闲置码头、支持系统码头等的岸线资源整合和升级利用。港口规划应与航道规划相适应,新建港口码头原则上不低于所在航道通航标准。实行港口岸线高效利用的精细化管理,规范提升港口岸线利用整体效率。
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大力推进铁路直接进港。以主要港口及重点港区为主体,推动铁路进港专用线建设,重点港区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推进铁路装卸线深入港区码头堆场,着力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强化泸州、宜宾、重庆、荆州、武汉、九江、芜湖、南京等铁水联运枢纽功能,推动进港铁路与散货码头无缝衔接,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扩大沿江低成本运输大通道服务范围,提升全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江海直达运输。推动江海联运减程提质,实现江海运输深度融合贯通。长江安庆以下港口以江海直达为主,其中南京以下可实现5万吨级以上大型海船减载进江直达;武汉至安庆航段港口直达与中转并重,武汉以上适度发展江海直达运输。推广应用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型,打造一批江海直达精品航线,形成长江干线和长三角地区至上海洋山、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运输系统。加强长江航道建设与维护,增强服务江海运输的支撑能力。
(二)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港航协同,大力发展船舶鉴证、船员劳务、航运信息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航运保险、融资、结算、衍生品交易、法律等支撑保障能力。推进长江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单证电子化和共享互认,推广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探索电子运单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实现物流全流程数字化。大力发展长江游轮产业,构建长江旅游客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航运旅游服务业发展。
(三)水港产城一体融合。
树立港城共兴、港产共生的发展理念,聚合岸线、港口、产业、城镇优势要素和资源,高质量高效率推动沿江水港产城一体化。科学布局港产空间,合理划分港城边界,减少相互干扰和掣肘,推动港口岸线与生活、生态岸线的协调,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港口货运岸线依法调整或腾退,合理退出传统货运功能,为人民生活、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空间。
(四)强化航道能力保障。
推进长江干线航道区段标准统一。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扩能提升,推动长江干线5万吨级船舶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5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3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提高干支航道联通水平,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