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强化收费车道现场防控。根据流量及时增开车道,实现“快收快走”,尽量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做好现场人员防护、设备消毒等工作。有条件的,可设置非接触式智能化收费设施。
23.加强电子不停车收费宣传和服务。进一步强化宣传,优化ETC发行和使用服务,引导公众安装使用ETC,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尽可能减少通行介质使用,杜绝疫情传播风险。
五、内部防控管理
24.加强员工上岗管理。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统一纳入“白名单”管理,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同时,落实“体温三测”(全员必测、岗前必测、岗中监测)和“四不上岗”(感染者管控措施解除前不得上岗、未按规定健康监测不得上岗、体温检测不合格不得上岗、未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上岗)要求,杜绝员工带病上岗。高风险岗位员工要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必要时可实行闭环管理、倒班运行。
25优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无接种禁忌的一线员工应做到“应接尽接”,加强接种后个人防护。高风险岗位员工及与其有接触的员工原则是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26.加强员工就餐管理。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餐间交流。鼓励以错峰、打包方式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重复使用的餐具应确保“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27.加强防控物资储备。保障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非接触式温度计以及必要情况下使用的专业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储备充足,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抄送:中国公路学会,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
附件下载:
附件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