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中 国 交 通 运 输 管 理 网
  • 交通运输部部署开展全国内河水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刘伟在部安委会全体会议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高质量开展汛期暑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 刘伟主持召开2025年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推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 刘伟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做实做细封关运作交通运输准备工作 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 宁波舟山港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突破50条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港口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

来源:交通部 | 作者:嘉松 | 发布时间: 2023-02-03 | 388 次浏览 | 分享到:

4.针对暴雨、台风、风暴潮、海浪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设施坍塌风险的,在接到灾害预报信息后第一时间做好防灾准备,对港区内大型施工围堰、堤坝、土石边坡等采取加固和防坍塌措施,易受水流冲刷的部位采取防冲刷、导流等措施。

5.针对台风、大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在泊船舶断缆、移位撞击港口承灾体风险的,结合作业货种、作业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港口作业,及时提醒督促在泊船舶对缆绳进行加固,并按规定采取暂停作业等措施。

6.针对台风、洪涝、雷电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人员伤亡风险的,在接到灾害预报信息后第一时间做好人员避险准备,对港区内易发生滑坡、坍塌、人员溺水、物体打击、雷击伤害等事故的危险地段进行警示和封闭,避免人员在危险地段活动。

7.针对风暴潮、洪涝、干旱(包括汛期反枯)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港内航道泥沙骤淤风险的,制定备淤与清淤相结合的维护疏浚方案,保障回淤季节具备应急清淤能力。

四、加强应急处置

(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结合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启动防御响应,切实落实防灾措施,合理安排港口作业,按照属地及相关预案要求,该停止港口作业的一律停止作业。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自然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巡防,及时发现、排查和治理隐患。强化值班值守,做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应急处置工作。针对灾害险情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组织或配合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遇险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三)妥善做好灾后恢复。自然灾害结束后,妥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范次生灾害,防止复工复产过程中发生事故。

1.组织人员对应急物资受损、港口承灾体状况变化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将使用的应急物资进行保养后放回原处,并补充已使用的应急物资。

2.解除港口承灾体的防灾加固设施,使其恢复至正常生产状态。

3.及时测量掌握进出港航道回淤情况,针对性进行清淤施工,保障航道水深满足通航要求。

4.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因自然灾害出现明显或者超过有关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沉降、位移、变形、开裂破损等现象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评估,并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处理。

(四)详细开展灾情记录。及时收集和整理港口自然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规模范围、发生和处置过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信息,形成准确的自然灾害信息记录并按规定上报。

(五)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总结港口承灾体自然灾害处置的工作经验,梳理完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快速修复港口承灾体相关基础设施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港口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有关预防和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研判和实际情况,加强预警预防、隐患治理和抢险救援及相关准备工作,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

(二)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落实情况检查,指导督促有关企业和单位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规定,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优化灾害风险防控有关预案和措施,确保防控工作责任具体、任务到人,风险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

(三)提升防灾意识。定期开展港口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培训,围绕预防自然灾害预案、自然灾害典型案例、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应急物资功能及使用方法、港口基础设施日常维护管理,提升自然灾害防控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运用保险机制。鼓励港口经营人、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和单位参加港口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相关保险,更好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抄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宁波舟山、福建、广州、北部湾、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港口集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港口协会,部公路局、应急办、路网中心。


相关文件解读:《港口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指南》解读